西游記讀后感通用15篇
細(xì)細(xì)品味一本名著后,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,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。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?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游記讀后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西游記讀后感1中國的四大名著中,我最喜歡的就是出自吳承恩手筆的《西游記》。它主要講述了機智勇敢的孫悟空、好吃懶做的豬八戒、忠心耿耿的沙悟凈和慈善和藹的唐僧,師徒四人經(jīng)歷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真經(jīng)的故事。
當(dāng)中的每個故事都是引人入勝、險象橫生,雖是幽默風(fēng)趣,卻又不失滲透人生的大道理,例如:“三打白骨精”告訴我們不能以貌取人;“三借芭蕉扇”告訴我們要跟敵人斗智斗勇、不能知難而退。
從《西游記》中,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難忘之事。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,我在商場買完東西準(zhǔn)備結(jié)賬時,突然一個震耳入聾的聲音充斥著我的耳道:“大媽,給錢、給錢呀”。我抬頭一看,一個滿臉是雀斑、半臉被燒傷過的售貨員姐姐映入我眼簾,原來她正催一個老婆婆結(jié)賬呢。我恨恨地瞪了她一眼,需要這么大聲跟一個老人家說話嗎?真沒教養(yǎng),打心底蔑視她。我結(jié)完賬就匆匆回家了,不想多瞧這個難看、壞心眼的姐姐一眼。
可回到家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已買的酸奶不見了,想必落在商場里了,商場六點就關(guān)門了,我立馬飛奔去商場。剛到門口,一個熟悉的面孔像燈塔一樣照亮我的眼睛,是那個壞姐姐,只見她東瞧瞧、西看看,好像正尋找著什么。我的眼前一亮,“酸奶!”看到她手上的東西,我驚呼起來。姐姐看見我,向我走來,嘴巴向上一揚,笑了:“總算找到你了!”她說完便把酸奶朝我懷里塞,姐姐說話的語調(diào)像綿綿細(xì)雨一般,姐姐的一笑像雨后彩虹那樣美麗。
在回家的路上,我一直納悶她的前后變化時,突然,我又看見了那個老奶奶,她旁邊站著一位阿姨,那位阿姨說話比剛才那位姐姐說話還大聲,從她倆的對話中,我才知道,原來這個老奶奶耳朵不好使,需要旁人這樣大聲講話她才聽得到。那一刻,我茅塞頓開。通過這一件事,我明白了,我們不能像“三打白骨精”里的唐僧那樣,以貌取人,光看表面,不能判斷一個人的好與壞,要深入了解才可以知道。
從《西游記》中,我還懂得了一個大道理:人生的道路上,鋪滿了荊棘與艱苦,我們要向唐僧師徒四人學(xué)習(xí),齊心協(xié)力、堅持不懈地勇往直前,這樣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!
西游記讀后感2有錯能改,亦可成佛
“飯可以一日不吃,覺可以一日不睡,書不可以一日不讀”,這句名言出自毛澤東口中,正是這句名言,讓我下定決心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《西游記》。這部書主要寫了唐朝時期,唐僧師徒四人經(jīng)歷九九八十一難,終于到達(dá)西天大雷音寺,向如來佛祖取經(jīng)回大唐的故事。
我覺得《西游記》中最精彩的情節(jié)就是大鬧天宮了。天宮到了一年一度的蟠桃大會,掌管著蟠桃園的齊天大圣偷吃了蟠桃,王母娘娘知道后大怒,立馬派兵來抓孫悟空,孫悟空就與天兵天將大打出手。
可天兵天將根本不是孫悟空的對手,被孫悟空打得落花流水。如果當(dāng)初玉皇大帝對孫悟空好一些,邀請孫悟空來參加蟠桃會,孫悟空會不會偷蟠桃還大鬧天宮呢?如果天兵天將在花果山大開殺戒,孫悟空的猴子猴孫會不會受到傷害呢?作者有這么精彩的語句,讓我怎能不愛呢?
不過,偷蟠桃、鬧天宮畢竟是不對的,所以孫悟空最終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,他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。五百年后,孫悟空被唐僧救出,然后跟著唐僧,經(jīng)歷了九九八十一難,終于到西天取到真經(jīng),孫悟空也由齊天大圣變成了斗戰(zhàn)勝佛。
讀完這本書,我突然明白了,人生路上會有許多坎坷,難免會摔跤,難免會犯下錯誤,但這個人如果明辨是非,一路向前,經(jīng)歷九九八十一難,也能收獲偉大的成功。
愛迪生不正是如此嗎?愛迪生小時候讀書并不聰明,經(jīng)常受到老師批評,但他迷上發(fā)明以后,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,就像蜜蜂撲在蜜糖之上。孫悟空成佛只是經(jīng)歷了九九八十一難,愛迪生在發(fā)明燈泡的時候,連續(xù)失敗了兩千多次,可是,他沒有放棄,哪怕很多人指責(zé)他,很多人懷疑他,很多人罵他是瘋子。愛迪生不停地試驗著一種種材料,終于,他找到了能夠發(fā)光的材料,將整個人類帶進(jìn)了電氣時代,他也獲得了“發(fā)明大王”的美譽。
《西游記》這本書真是精彩,讓我愛不釋手,我讀著里面的情節(jié),也學(xué)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。在我的學(xué)習(xí)道路上,一定也會有著無數(shù)高山峻嶺,甚至有著無數(shù)妖魔鬼怪,我也會遭遇挫折,也會犯下錯誤。但是,我一定會向著心中的目標(biāo)前進(jìn),把努力當(dāng)成我的金箍棒,就像孫悟空一樣,一路降妖除魔,到達(dá)我心中的靈山!
西游記讀后感3開學(xué)初,我重溫了童年的一本書——西游記,它又給了我很大的感悟,又讓我進(jìn)入這本書的內(nèi)部,又讓我想起了童年。
在這本書中,我認(rèn)識到了一心想修得正果的唐僧,他是一個頭腦簡單,有菩薩心腸的好人,想同他一起修成正果的人,還有他的徒弟們:孫悟空,豬八戒和沙僧。其中最深受人們喜愛的就是這本書的主角孫悟空,他,是會七十二變的傳奇人物,他是一個筋斗云十萬八千里的風(fēng)一般的男子,他是天不怕,地不怕的無畏少年!除了他,還有一個默默無聞,不為人知的人,那就是沙僧,他在整本書中,話語是最少的,但貢獻(xiàn)是最多的,他在用他的一舉一動告訴我們他在取經(jīng)途中立下的功,吃下的罪。最后就是一個好吃懶惰的人物了——豬八戒,雖然他在這本書中犯下了很多錯,但是,他也有好的一面:他會和解唐僧和悟空的矛盾,在危險時刻回想到他人,所以他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(xué)習(xí)的。
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愛的,也數(shù)孫悟空了,在取經(jīng)途中,他多次被唐僧冤枉,但他還是不計前嫌。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,他還是一次次的幫助唐僧?dāng)匮?。就如三打白骨精中,唐僧是凡人,沒有看出這是妖孽,但孫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給了白骨精當(dāng)頭三棒,唐僧以為悟空濫殺無辜,就將他逐出師門,孫悟空百般求饒,最后還是離開了,后來當(dāng)唐僧有危險的時候,又是孫悟空前去救援。孫悟空是我們心中的英雄,我們自然超越不了他,但我們要學(xué)習(xí)他,讓他成為我們心中的榜樣,讓這樣的精神在中國傳承百年!
另外孫悟空還有很多精神值得我們學(xué)習(xí),也希望將來好人多一點,壞人少一點,樂觀的人多一點,悲傷的少一點,努力的人多一點,悲傷的人少一點,面對困難能勇于承擔(dān)。
西游記是一本好書,他值得我們鑒賞,也能讓我們回味無窮,相信以后會有更多的人歡迎他。
西游記讀后感4大家一定看過《西游記》吧!里面有很多人們耳熟能詳?shù)娜宋?,聰明頑劣的孫悟空,情商極高的豬八戒,吃苦耐勞的沙和尚,堅持原則的唐僧,救苦救難的菩薩,還有法力無邊的如來佛祖。
孫悟空精力充沛,有使不完的勁,使出世后到花果山瀑布前為同類們找到了一個安家之處,他還到森羅殿劃去猴子猴孫的名字,可以看出他很關(guān)愛自己的猴子猴孫。文中“把一雙眼熏紅了”和“那大圣侮著眼”,這時候,我很心疼悟空,真想鉆進(jìn)書里把煉丹爐踢翻,我感覺孫悟空是一個內(nèi)心情感細(xì)膩的人,雖然他很頑皮 ……此處隱藏5958個字……何必大費周折地寫個一百回呢?其實西游與其說在修行,不如說是在修心,唐僧修心,之所以不能翻一個跟頭過去,是因為也許孫悟空、沙僧、八戒都只是唐僧心中欲望,悟空是我行我素、無所不能、敢于反抗、無拘無束的,八戒是好色、好吃懶做、游手好閑的,都是唐僧想要而不敢要的,可遇而不可求的,而沙僧則是在兩者之間平衡的,這再符合不過沙僧忠厚老實的開解。
取得真經(jīng)獲封號,則是因為千里迢迢,唐僧克服了所有艱難險阻,也學(xué)會了控制自己內(nèi)心困擾自己的欲望,成為了個真正的“圣”吧。
可能,這就是:猿熟馬訓(xùn)方脫殼,功成行滿見真如。
西游記讀后感13《西游記》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,是明清著名作家吳承恩寫的一部長篇小說。這個暑假,我忍不住又重讀了一遍,有了不一樣的感受!
《西游記》一書主要講唐僧師徒四人經(jīng)歷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(jīng)的故事。唐僧的徒弟有:大徒弟孫悟空,有一雙火眼金睛,能一眼識破妖魔鬼怪,勇敢頑強,敢做敢當(dāng),護(hù)師傅周全;二徒弟豬八戒,好吃懶做還好色,頭腦簡單四肢發(fā)達(dá),關(guān)鍵時刻也能幡然醒悟、大局為重;三徒弟沙僧忠厚善良,任勞任怨,服從命令聽指揮……
這個取經(jīng)團(tuán)隊的每位成員都各有特點,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,因為他不僅忠誠,還十分勇敢,如果沒有他一路降妖除魔,其他幾人能否取經(jīng)成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!我覺得取得真經(jīng)和孫悟空的勇敢是分不開的,他的勇敢打動了我,也影響著我……
記得有一次數(shù)學(xué)課后,做練習(xí)時有一道題課堂明明講過了,可我還是做不出來。怎么辦?想去問老師,可想到老師課堂上嚴(yán)厲的語氣,不敢去。不問,考試考到怎么辦?我的心真像是十五個吊桶打水——七上八下。老師會不會當(dāng)著別的老師面批評我上課沒認(rèn)真聽講?我猶豫了,腿怎么也邁不動。
“妖怪,哪里跑,吃俺老孫一棒!”孫悟空每章必說的這句話在耳邊響起。孫悟空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能迎難而上,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,不是找觀音菩薩幫忙,就是找如來佛祖評理……這兩個人物可不是一般的神仙啊,孫悟空怎么不怕的?每次遇到困難,他都勇往直前,從不退縮。想到這兒,我鼓起勇氣,剛到辦公室門口,腿又有些發(fā)軟……
“吱”一聲,門開了,走出來的正是我們班的數(shù)學(xué)老師。她看到我愣了一下,隨即和藹地問:“孔祥睿,你站在門口有什么事嗎?”“我……我有……一道題不會做?”說完我指了指那道題?!芭?,這道題是有點難度的,我還真怕你們聽不懂呢,正打算去給你們再講一遍。進(jìn)來吧,我先給你講講?!蔽夷昧艘话岩巫幼诶蠋熍赃?,聽著老師耐心的講起來……我發(fā)現(xiàn)老師好像變了一個人!
讀《西游記》后,受孫悟空影響,我也慢慢變得勇敢起來,遇到事情不再畏手畏腳了!
西游記讀后感14妖,可以代表正義嗎?妖,可以作為英雄嗎?其實,于我而言,是可以的,孫悟空便是其中之一。曾有這樣一句話:“《西游記》本身屬于佛學(xué),眾生平等,妖精和凡人又有何必然的善惡之分呢?”
一盞臺燈,幾支黑筆,伏案于桌前,重溫《西游》,兒時情節(jié)再現(xiàn)眼前。
所謂神、妖、佛,本就是人定的,沒有人指定神必善,妖必惡。在第十七回中,曾有這樣一句話:“菩薩,妖精,總歸一念;若論本來,皆屬無有。”既如此,妖便可與之不同。在《西游記》中,三只妖及一神護(hù)一人西天取經(jīng)。其中,身為妖的孫悟空功不可沒,神通廣大,而他,亦英雄。
我認(rèn)為,孫悟空為妖,卻從自小的不同開始。他由天地之精華所孕育,仙石迸出,驚動四方。為學(xué)習(xí)本領(lǐng),他克制住妖怪殘暴,好斗的本能,混入眾弟子中與菩提祖師學(xué)藝,甚至連天蓬元帥等一路神仙都不如他修煉得道練成的那一口清氣,單憑這一點,他足以為仙。
他重義,當(dāng)年他結(jié)拜眾妖,但在取經(jīng)路上,為了那一口唐僧肉,牛魔王、紅孩兒還是與他打斗。然,他念及舊情,不愿傷其性命。尊師,菩提老祖趕他走,他這才哭著離開,并牢記老祖的警告,至死也未報師門。在得知小妖被抓時,他不顧對方強與弱,迢迢相救。雖被唐僧驅(qū)逐過,可一知師傅遇難,便千里救援。明明已將功抵過,恩斷義絕,卻依舊不離不棄。
或為修成正果,或為私心,但,這九九八十一難,哪一難少得了他?既在這苦難昏庸的世道,那便奮起反抗,為世人爭個幸福安康的生活。
他藐視權(quán)威,站于百姓這一端,非人,又有大丈夫之風(fēng),比起懦弱,他更加勇敢,八十一難,磨煉了他的品格與意志,不屈與無畏。
是以,妖可為善、忠、義,既這般,又何不能皈依佛門?天道酬勤,不是不到,只是時候未到。至九九八十一難,他救百姓,渡蒼生,老天有眼,他終修正果,斗戰(zhàn)勝佛,妖,何不能為善,為英雄?
書畢,耳邊仿佛又響起一句句真情實意的話語“師傅莫怕,老孫來也.”“妖怪,哪里逃?”他或許并不懂得表達(dá),但卻將赤膽忠心藏在行動中。這樣的他,更加真實,心中有善,何論妖佛,皆得正果!
普天眾生,亦不過一本《西游》,天下丈夫,亦不過一孫悟空!
西游記讀后感15自我記事以來,《西游記》始終陪伴著我成長。牙牙學(xué)語時,爸爸媽媽為我講《西游記》里面的一個個千里跋涉、降妖伏魔的故事;懵懂稚子之際,《西游記》故事穿插在幼兒園的玩游戲、講故事的活動中;少小孩童小學(xué)生涯,我不滿足《西游記》零碎的故事片段,在爸爸媽媽的鼓勵和支持下認(rèn)真閱讀了《西游記》全文。
雖然閱讀的《西游記》全文很多字不認(rèn)識、很多詞句意思不明白,但是我還是明白了很多道理,閱讀為我開啟了靈智的慧光、打開了心靈之門和撐起了成長的天空。
爸爸媽媽講過一個成語“一個好漢三個幫,一個籬笆三個樁?!蔽矣X得《西游記》里面團(tuán)隊合作精神值得我們學(xué)習(xí)。他們性格都不是十全十美,但是各有所長,唐僧的執(zhí)著、孫悟空的勇敢機智、豬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勞任怨。在西天取經(jīng)路途之中他們精誠合作,發(fā)揮自我特長,最終渡過了“九九八十一難”,修成正果。
然而,蝴蝶的美麗源自黑暗束縛中無數(shù)次的蠕動,掙扎,破繭而出的是令人驚艷的新生命;流星的美麗源自相互間劇烈的碰撞,劃過天際的是生命華美的綻放。輝煌的勝利成就了生命的高度,而成功的背后卻浸透著奮斗的淚泉,灑滿了犧牲的血雨。每當(dāng)我們羨慕別人的非凡成就時,是否清楚,在這勝利的背后,有著我們看不到的無法想像的艱辛。
例如唐僧經(jīng)常被妖魔抓走,面臨被吃的風(fēng)險,但他是取經(jīng)過程中意志最為堅決的團(tuán)隊靈魂人物;孫悟空本領(lǐng)高超,但也經(jīng)常面臨生死考驗,如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差點把他燒死,但他還是不離不棄,保護(hù)師父唐僧跋涉千里;豬八戒性格懶惰,但是最為忠心,每次化緣、尋找食物都第一個向前沖;沙僧最老實,一路千山萬水肩扛背挑,還需要協(xié)調(diào)師兄弟幾個的矛盾。
那些隱藏在背后的堅持、忍耐中的執(zhí)著才是《西游記》要告訴我們的一個做人道理。
還有就是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可以翻十萬八千里,那為什么不直接帶著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經(jīng)呢?我想了很久才明白,這只是在告訴我們:這個世界沒有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的東西,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。
就像歌詞中唱的“敢問路在何方,路在腳下?!毕胍晒Σ荒苤灰蕾嚱輳剑ぬ崒嵉匮刂_下的路走下去,不管路的兩旁是荊棘還是鮮花,不管路的上方是艷陽還是陰云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