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迅名人座右銘說說90句精選
無論是學文學的,學科學的,他應(yīng)該先看一部關(guān)于歷史的簡明而可靠的書。下面這篇是小編特意為大家收集的魯迅名人座右銘說說,大家可以參考一下。
1、他所談的我?guī)缀醵纪浟?,等于不談?/p>
2、空談之類,是談不久,也談不出什么來的,它始終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,拖出尾巴而去。
3、撒一點小謊,可以解無聊,也可以消悶氣;到后來,忘卻了真,相信了謊。也就心安理得,天趣盎然了起來。
4、熟識的墻壁,壁端的棱線;熟識的書堆,堆邊未訂的畫集,外面的進行的夜,無窮的遠方,無數(shù)的人們,都和我有關(guān)。
5、我在朦朧中,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,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。我想:希望是本無所謂有,無所謂無的。這正如地上的路;其實地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
6、倘要完全的書,天下可讀的書怕要絕無,倘要完全的人,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。
7、世間本無路,走的人多了,也就成了路。
8、我每看舉動會時,常常何等念:劣越者雖然可敬,但那雖然降伍而仍非跑至起面沒有止的競技者,戰(zhàn)睹了何等競技者而肅然沒有笑的吭油,乃正是直伣去的脊梁。
9、倘只看書,便變成書廚,即使自己覺得有趣,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,逐漸死去了。
10、我們是應(yīng)該將"名人的話"和"名言"分開來的,名人的話并不都是名言;許多名言,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。
11、笑里可以藏刀,自稱酷愛和平的人民,也會有殺人不見血的武器,那就是造謠言。謠言世家的子弟,是以謠言殺人,也以謠言被殺的。
12、自從新思潮(指馬克思列寧主義——編者)來到中國以后,其實何償有力,而一群老頭子(指胡適之流——編者),還有少年,卻已喪魂失魄的來講國故了,他們說,"中國自有許多好東西,都不整理保存,倒去求新,正如放棄祖宗遺產(chǎn)一樣不肖。"……老先生要整理國故,當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讀死書,……但若拿了這面旗子來號召,那就是要中國永遠與世界隔絕了,倘以為大家非如此不可,那更是荒謬絕倫!
13、奴才做了主人,是決不肯廢去"老爺"的稱呼的,他的擺架子,恐怕比他的主人還十足,還可笑。
14、縱令不過一洼淺水,也可以學學大海;橫豎都是水,可以相通。
15、我以為國民倘沒有智,沒有勇,而單靠一種所謂"氣",實在是非常危險的。
16、以為不抵抗將軍下臺,"不抵抗"就一定跟著下臺了。這是不懂邏輯:將軍是一個人,而不抵抗是一種主義,人可以下臺,主義卻可以仍舊留在臺上的。
17、優(yōu)良的人物,有時候是要靠別種人來比較,襯托的,例如上等與下等,好與壞,雅與俗,小器與大度之類。沒有別人,即無以顯出這一面之優(yōu),所謂"相反而實相成"者,就是這。
18、堅韌不拔,持久戰(zhàn)斗對于舊社會和舊勢力的斗爭,必須堅決,持久不斷,而且注重實力。舊社會的根柢原是非常堅固的,新運動非有更大的力不能動搖它什么。并且舊社會還有它使新勢力妥協(xié)的好辦法,但它自己是決不妥協(xié)的。在中國也有過許多新的運動了,卻每次都是新的敵不過舊的,那原因大抵是在新的一面沒有堅決的廣大的目的,要求很小,容易滿足。
19、在生活的路上,將血一滴—滴地滴過去,以飼別人,雖自覺漸漸瘦弱,也以為快活。
20、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于舊狀況那么心平氣和,于較新的機運就這么疾首蹙額;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,于初興之事就這么求全責備?
21、中國人不但"不為戎首","不為禍始",甚至于"不為福先"。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;前驅(qū)和闖將,大抵是誰也怕得做。
22、凡活的而且在生長者,總有著希望的前途。
23、叭兒狗尤非打落水里,又從而打之不可。
24、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,只是向上走,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發(fā)言的發(fā)言。有一分熱,發(fā)一分光,就令螢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發(fā)一點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……倘若有了炬火,出了太陽,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,不但毫無不平,而且還要隨喜贊美這炬火或太陽;因為他照了人類,連我都在內(nèi)。
25、老大的國民盡鉆在僵硬的傳統(tǒng)里,不肯變革,衰朽到毫無精力了,還要自相殘殺。于是外面的生力軍很容易地進來了,真是"匪今斯今振古如茲"。
26、我做完之后,總要看兩遍,自己覺得拗口的,就增刪幾個字,—定要它讀得順口;沒有相宜的白話,寧可引古語,希望總有人會懂,只有自己懂得或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,是不大用的。
27、我常常想,凡有來到中國的,倘能疾首蹙額而憎惡中國,我敢誠意地奉獻我的感謝,因為他一定是不愿意吃中國人的肉的!
28、在我們不從容的人們的世界中,實在沒有那許多工夫來擺臭紳士的臭架子了,要做就做,與其說明年喝酒,不如立刻喝水:待廿一世紀的剖撥戮尸,倒不如馬上就給他一個嘴巴。至于將來,自有后起的人們,決不是現(xiàn)在人即將來所謂古人的世界,如果還是現(xiàn)在的世界,中國就會完!
29、只要是地位,尤其是利害一不相同,則兩國之間不消說,就是同國的人們之間,也不容易互相了解的。
30、中國確也還盛行著《三國志演義》和《水滸傳》,但這是為了社會還有三國氣和水滸氣的緣故。
31、中國文學從我看起來,可以分為兩大類:(一)廊廟文學,這就是已經(jīng)走進主人家中,非幫主人的忙,就得幫主人的閑;與這相對的是(二)山林文學。唐詩即有此二種。如果用現(xiàn)代話講起來,是"在朝"和"下野"。后面這一種雖然暫時無忙可幫,無閑可幫,但身在山林,而"心存魏闕"。
32、中國各處是壁,然而無形,像"鬼打墻"一般,使你隨時能"碰"。能打這墻的,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,是勝利者。
33、我們說現(xiàn)代的,自己的話,用活著的白話,將自己的思想,感情直白地說出來。但是,這也要受前輩先生非笑的。他們說白話文卑鄙,沒有價值,……我們中國能做文言的有多少呢,其余的都只能說白話,難道這許多中國人,就都是卑鄙,沒有價值的么?
34、無產(chǎn)者文學是為了以自己們之力,來解放本階級并及一切階級而斗爭的一翼,所要的是全般,不是一角的地位。
35、其實無論什么都是有弊的,就是吃飯也是有弊的,它能滋養(yǎng)我們這方面是有利的;但是—方面使我們消化器官疲乏,那就不好而有弊了。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,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。
36、幻滅之來,多不在假中見真,而在真中見假。
37、藝術(shù)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,我們是聽到過的,因為后者須有其事,而創(chuàng)作則可以綴合,抒寫,只要逼真,不必實有其事也。然而他所據(jù)以綴合,抒寫者,何一非社會上的存在,從這些目前的人,的事,加以推斷,使之發(fā)展下去,這便好像預(yù)言,因為后來此人,此事,確也正如所寫。
38、創(chuàng)作是并沒有什么秘訣,能夠交頭接耳,一句話就傳授給別一個的,倘不然,只要有這秘訣,就真可以登廣告,收學費,開一個三天包成文豪學校了。以中國之大,或者也許會有罷,但是,這其實是騙子。
39、沒有;中破一切傳統(tǒng)思想和手法的闖將,中國是不會有真的新文藝的。
40、現(xiàn)在的人間也還是"大王好見,小鬼難當"的處所。出路是有的。何以無呢?只因多鬼祟,他們將一切路都要糟蹋了。這些都不要,才是出路。
41、有時也覺得寬恕是美德,但立刻也疑心這話是怯漢所發(fā)明,因為他沒有報復的勇氣;或者倒是卑怯的壞人所創(chuàng)造,因為他貽害于人而怕人來報復,便騙以寬恕的美名。
42、空談之類,是談不久,也談不出什么來的,它終必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,拖出尾巴而去。
43、必須敢于正視,這才可望敢想、敢說、敢作、敢當。倘使并正視而不敢,此外還能成什么氣候。然而,不幸這一種勇氣,是我們中國人最所缺乏的。
44、我本是常常出門的,不過近來知道了我們的元帥深居簡出,只令別人出外奔跑,所以我也不如只在家里坐了。記得托爾斯泰的什么小說說過,小兵打仗,是不想到危險的,但一看見大將面前防彈的鐵板,卻就也想到了自己,心跳得不敢上前了。但如元帥以為生命價值,彼此不同,那我也無話可說,只好被打軍棍。
45、做人民大眾的"牛"歌頌人民群眾的創(chuàng)造力和革命精神萬家墨面沒蒿菜,敢有歌吟動地哀。心事浩茫連廣宇,于無聲處聽驚雷。
46、所可惜的,是左翼作家之中,還沒有農(nóng)工出身的作家。
47、必須如蜜蜂一樣,采過許多花,這才能釀出蜜來,倘若叮在一處,所得就非常有限,枯燥了。
48、中國原是"把人不當人"的地方,即使無端誣人為投降或轉(zhuǎn)變,國賊或漢奸,社會上也并不以為奇怪。
49、天下本無所謂閑事,只因為沒有這許多遍管的精神和力量,于是便只好抓—點來管。為什么獨抓這一點呢?自然是最和自己相關(guān)的,大則因為同是人類,或是同類,同志;小則,因為是同學,親戚,同鄉(xiāng),——至少,也大概叨光過什么,雖然自己的顯在意識上并不了然,或者其實了然,而故意裝癡作傻。
50、革命青年的血,卻澆灌了革命文學的萌芽。
51、所以我想,無論如何,總要改革才好。但改革最快的還是火與劍,孫中山奔波一世,而中國還是如此者,最大原因還在他沒有黨軍,因此不能不遷就有武力的別人。
52、人生現(xiàn)在實在苦痛,但我們總要戰(zhàn)取光明,即使自己遇不到,也可以留給后來的。我們這樣的活下去罷。
53、我想,唯一的方法,首先是拋棄了老調(diào)子。舊文章,舊思想,都已經(jīng)和現(xiàn)社會毫無關(guān)系了,從前孔子周游列國的時代所坐的是牛車?,F(xiàn)在我們還坐牛車么?從前堯舜的時候,吃東西用泥碗,現(xiàn)在我們所用的是什么?所以,生在現(xiàn)今的時代,捧著古書是完全沒有用處的.了。
54、到現(xiàn)在,到處還有民謠,山歌,漁歌等,這就是不識字的詩人的作品:也傳述著童話的故事,這就是不識字的小說家的作品;他們,就都是不識字的作家?!蛔R字的作家雖然不及文人的細膩,但他卻剛健,清新。
55、這是東方的微光,是林中的響箭,是冬末的萌芽,是進軍的第一步,是對于前驅(qū)者的愛的大纛,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。一切所謂圓熟簡練,靜穆幽遠之作,都無須來作比方,因為這詩屬于別一世界。
56、世上固多愛國者,但也羼著些愛亡國者。愛國者雖偶然懷舊,卻專重在現(xiàn)世以及將來。愛亡國者便只是悲嘆那過去,而且稱贊著所以亡的病根。
57、至于手法和構(gòu)圖,我的意見是不必問是西洋風或中國風,只要看觀者能否看懂,而采用其合宜者?!娜说念^上放出一道亳光,內(nèi)畫人物,算是做夢,與西法之嘴里放出一道毫光,內(nèi)寫文字,算是說話,也不妨并用的。
58、中國是隱士和官僚最接近的。
59、世界因為生產(chǎn)過剩,所以鬧經(jīng)濟恐慌。雖然同時有三千萬以上的工人挨餓,但是糧食過剩仍舊是"客觀現(xiàn)實",否則美國不會賒借麥粉給我們,我們也不會"豐收成災(zāi)"。
60、其實先驅(qū)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。
61、希望本無所謂有,也無所謂無,這就像地上的路,其實地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
62、一個人的生命是可寶貴的,但一代的真理更可寶貴,生命犧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,這死是值得的。
63、用秕谷來養(yǎng)青年,是決不會壯大的,將來的成就,且要更渺小。
64、愈是無聊賴,沒出色的腳色,愈想長壽,想不朽,愈喜歡多照自己的照片,愈要占據(jù)別人的心,愈善于擺臭架子。
65、其實地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便成了路。
66、人類總有一種理想,一種希望。雖然高下不同,必須有個意義。自他兩利固好,至少也得有益本身。
67、什么是路?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,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。
68、沒有藝術(shù)手段,沒有鋒利的文筆,沒有幽默,沒有圖景,就沒有小品。
69、夢里依稀慈母淚,城頭變幻大王旗。
70、我的雜文,所寫的常是一鼻、一嘴、一毛,但結(jié)合起來,已幾乎是一形象的全體。
71、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,一到了有錢,容易變成兩種情形:一種是理想世界,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,便成為人道主義;一種是甚么都是自己掙起來,從前的遭遇,使他覺得甚么都是冷酷,便流為個人主義。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。
72、生活太安逸了,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了。
73、早已成為渣滓,只值得煩厭和唾棄。
74、一生的鏗鏘有力,全身的錚錚傲骨!黑瘦的身軀里是不屈不撓。他為我們民族靈魂而吶喊,他的存在讓我們國人不再彷徨。他用一生的精力書寫了兩個大字:不朽!他就我們偉大民族的民族魂……
75、我們只在燈下對坐的懷舊譚中,回味那時沖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樂趣。
76、勇者憤怒,抽刃向更強者;怯者憤怒,卻抽刃向更弱者。不可救藥的民族中,必須有許多英雄,專向孩子們瞪眼。這些孱頭們。
77、但我也沒有在古今的名人中,發(fā)見能夠確保決無虛偽的人,所以對于人,我以為只能隨時取其一段一節(jié)。
78、一棵是棗樹,另一棵也是棗樹。
79、時間就是性命。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,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。
80、群眾,尤其是中國的——永遠是戲劇的看客。犧牲上場,如果顯得慷慨,他們就看了悲壯?。蝗绻@得觳觫(即恐懼顫抖),他們就看了滑稽劇。北京的羊肉鋪常有幾個人張嘴艨窗羊,仿佛頗為愉快,人的犧牲能給他們的益處,也不過如此。而況事后走不幾步,他們并這一點也就忘了。
81、我覺得醫(yī)學并非一件緊要事,凡事愚弱的國民,即使體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壯,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,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。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,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,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,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,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。
82、凡是愚弱的國民,即使體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壯,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,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。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,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。
83、學習專看文學書,也是不好的。先前的文學青年,往往厭惡數(shù)學理化史地生物學,以為這些都無足輕重,后來變成連常識也沒有。
84、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氣,才會有工作的勇氣。
85、人必須生活著,愛才有所附麗。
86、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,有存在,便有希望,有希望,便是光明。
87、希望其有,又希望其無……人何必增添末路人的煩惱。
88、其實世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便成了路。
89、人必需糊口著,愛才有所附麗。
90、養(yǎng)成他們有刻苦作的體力,純潔高貴的道德,精湛自由能容納新潮水的精力,也就是能活著界新潮水中游泳,不被沉沒的氣力。
文檔為doc格式